《实务论命》早子时?夜子时

有关于「子时」,要不要区分之为:早子时一二十三时至零时,用前日天干?夜子时——零时至一时,用当日天干?

这一个问题,并不是「子平法」推理之主流,然而,在排八字之基本程序上,则有一个「天干」字别之差异。这个问题具体的回答,是可以分作三个层次来回答。

一:历学层次——明代在天文历学上,是以「子」时涵盖到今日之23点至1点。午夜12点为「子正」,那个时代是没有「早子、晩子」的问题。

注:遍阅明代、清代中叶,所有「命书」之中,也没有「早子、晚子」之词,乃至清代在「历学」上,废除了「明」代的「大统历」。改用「时宪历」即是今日的制度,一日分十二个时辰,一个时辰分为八刻,此历创用于「康熙」,「雍正」年间。以「子正」为「日」之交换点,而有「子时」跨二天之分野。

注:至「早子时」用明日之天干,此说并未见明载于经文。而今仍是——人云亦云之范围。

二:确实生「时」之难准确,每个人都说自己是什么时辰生的,其实失误率占三成。

基于——

甲:昔日钟表并不十分普及,接生者所报的时间,未必准确。尤其是午夜以后,大抵是靠「子午卯酉仰面生」……口诀来决定。

乙:白天出生,除了近二、三十年大医院中才有比较准确的时间。故此,真正的「早子时」、「夜子时」,不到百分之一的或然率。

三:实务层次—

所谓「早子时」、「夜子时」,差别是在四柱中之「时柱」天干不同。然而,时柱天干是主「46-60」左右的年限。以现在人之平均寿命比淸代要长得多,60岁以后仍有事业可以烦神者比比皆是。

以及《三命通会》也是以「时支」才是人生之最后归宿的指标。职是之故,若不是当事人在「46-60」岁之间来问命,凡在45岁以前,以及60岁以上的来宾,时柱天干对命运影响力并不是很重要之事。

作者本人并不倾向「早子时、夜子时」之一说。

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,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建议,也不代表老万赞同其观点。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