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实务论命》业余「学术」实质内涵

忆昔二十年以前,我在台中授课(二年期),当然授课几近于二年期满之时,有一位同学,他向我发问:「老师所讲的话,以及古书,我都懂,可是我仍然是不会为人算命!」

类似这些「问话」,对我而言,那是经常听到的事,由于这个「问题」内涵复杂,在一般情况之下,我是不可能作出「具体」的答案,因为说来话长。由于全班同学都有相同的问题,我就作了一些对答。

首先,我个人对「何谓」业余,不会算命?这一句话,我内心是有一种实质上的定义。

即是有着二个层次,一:理解认知极限;二:理论质疑。

一:理论认知极限

这是指对「子平法」平均应研阅的书,都已经尽力了,但是仍然不会「论命」。那么,什么是「已经尽了力呢?」约以指:

一:能完全背诵「刑冲合会、十神生克、十干禄绝、六亲代十神……」。

二:对「格局」、天逢地藏,顺逆二用……喜忌俱皆明白,即是:

顺用:正官格、财格、正印格、食神格;

逆用:七杀格、偏印格、羊刃格、伤官格。

包括:二用之喜忌术——耕确认知

「官印双清、财官双美、印绶用杀、食神生财、

伤官混官、孤官无辅、财星克印、食神遇枭、

七杀无制,杀重身轻,伤官遇刃,伤官见官,羊刃逢印……」

涵括其中之「通关用神」、「病药用神」,格之成用、格不成用等等……。

简而言之,即是已熟读《子平真诠》。

三:对「日主」强弱,配合「格局」,以及纯理论而言。

A:纯理强弱:

比劫禄刃印俱全,身旺无依。

日主有根,即不能视为「弱不堪扶」……。

B:日格双论强弱:

财格——不用比劫刃(破格)。

伤官——不用比劫刃,较轻。

印格——不用「扶」过强。。

四:调候系统:大致确定「夏用壬癸,冬用丙丁,辰戌月用甲」,当然也明白调候「受克」……,却不甚明白调候「被合」……。

五:从势从旺,「特别格」等。

六:大运、流年、四柱,三组冲合刑,最困难是不冲、不合之流年,又作什么解读?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等等。

对以上这六项真要能了如指掌,那大约是要三年时间。

到了这个「水准」,仍然「不会算命」,确实是值得注意之事了。

二:理论质疑

这一种不会算命,层次要高了一些,前者之困难是,已经没有书可以读了。

现在这一种「质疑」组,是怀疑已经读过的书是否在「基本」就有问题。

自己「不会算命」的责任,不是自己,而是选错了书,或者是找不到标准的书。质疑什么呢?譬如:

A:天逢地藏的七杀格,与三合三会的七杀格,有没有不同论。

B:「支藏天干」丑(己癸辛),怎能保证没有错误。

C:「用神」真的有可以肯定「公式」,可以「找」吗?……

第二项之「质疑」,在「行家」心目中视之,那不是质疑「子平法」,而是质疑「五行学」了。这一类的人士,大多数是「读书人」,以及第三代人士(三十岁以内)。

现在,本书之主旨,是针对第一类「业余人士」而作解答与说明。

按:读书:解释文句,是「说理」,是平面机械式的。

会客:是对「人」,是「说情」,是有「性向、喜好」,以及有「阶段性」的。

譬如:一把秤,秤上表示出,一斤黄金,是一斤重。一斤木头,也是一斤重。所秤之物有变,一斤重量是不变的。

读任何一种「书本」的读者,除了要了解「书」的词意,更重要的是此书之作者,为什么要如此说,原作者是什么身份、立场。

明、清二代的「禄命书」,大致是可以区分:

一:收集、统计式:作者完全没有増删一个字,只是收集一些当时代风行之「禄命」文献,诸如:《三命通会》……。

二:阶段性:仕宦富商只论「命造」有没有「中举、发达」之命。目的只是有或没有?除了出人头地以外,其他的一切事项。

包括「妻、子女、寿」,乃至富贵之久暂,善终抑或凶终……,都是其次之事。只论一件事,有没有「富贵过」的主题而已,诸如《栏江网》等。

三:小资产阶级:近似今日单位主管(经理)、科长级,并无切身之争,只问有没有「希望」更上一层楼。一生虽然没有大起大落,但也是有一个「高低」之极限。

换一句最简单的语句,「他自己最好的运在何时?最不好的运又在几时?」这就是用《金不换》即可了。

四:小市民坊间论命:这就是占全人口百分之六十(约以今日新台币二万至六万月薪的族群)类似这一类的八字,并不需要在「格局、用神」方面太费时间。

大抵只是以「十神定位」为主旨,才是合宜之途径。

譬如:年上正财祖业传,身旺财旺皆如意,

月上正财要占先,全凭正印来生年,

月上比劫性情恶,多主兄妹多不和。

…………

以及可以依《三命通会》,以「时支」为人生最终消息,可以平衡一切十神、神煞。

譬如:庚年庚月庚日,生于「寅」时,即是「比劫」引绝,先苦后甘。

寅日、卯月(桃花),生于「酉」时,引卯桃花入酉绝,即不妨妻。

五:「问事」型:「子平法」基本上是以推论人之「妻财子禄寿」为主。然而,民间对「其命」的定位,视同「问吉凶」。

业余者,对来宾问事,是很难引用得到「条文」作为对答。(有些问题是与子平惯例,用神、格局无关)

譬如:讨债—讨得回、讨不回;官司诉讼—是成、是败;借钱—向别人借钱,借得到、借不到。

类似这些题目的「问事」,就不是子平法,用神、喜忌、强弱等,一些「老生常谈」(口头禅)就可以解决的。好在子平专家也有很多懂「京房卦」,那就有理论来处理个别「问事」的问题?否则,只好自己凭社会经脸来回答了。(另述于其他章节之中)

六:情绪性问命:这是常见的情形。

譬如:一位女士发觉丈夫有外遇,就会有「情绪性」的激动。或者父母关心子女的「学业」,或者「品行不佳」……。

在所有「禄命法」,只有「情绪性」的发问,是「认不得真」的。

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,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建议,也不代表老万赞同其观点。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