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实务论命》业余人士与业余论命 两者之差别

「业余」研究者,大致可以区分之为二类:

一:业余人士:

这一类并没有任何「标准」可言,任何一位人士,只要会排八字,略懂一些「刑冲合会」,什么「格」……等口头语,也就是「业余」人士。

二:业余论命人士:

就有一些基本上的条件了。

A:至少半真半假,敢对熟人(所介绍)的朋友,谈几句「妻财子禄」……。

B:不敢直接面谈,但可以用「笔批」,套几句「滴天髓」的行文(文人样板),诸如:甲生午月,必以「癸」为用,喜见生于子时……等。

这一类式的「业余」,为数众多,大部份都是「公务员、教师」……等。

注:此两类有着一些特殊心态。

甲:很怕「算不准」,他仍然是抱持过去自己「找别人算命」的心态,当然期待对方一定要准。今日他替别人算命,易位而要求自己也一定要准。

至于什么要「准」,平均标准是“对方所问的问题,自己要答得上、言之有物。”

乙:很少会「牵扯」到「怎么办」,改运之层次。

然而,以我自己从事「禄命」达四十年之久的心得,对于此二种「业余」人士,而做出「学术性」之二种区分。

一:业余人士,大致是指一时之「兴趣」,平均年龄以三、四十岁为主。基本上是读读一些「现代」人士之著作,时断时续,也听些演讲。

即是一些「坊本」命书,其中经常参入了一些十年以内之名人八字。

二:业余论命人士,则是直接看明、清二代的命学著作。诸如:《三命通会》,《滴天髓》,《栏江网》、《子平真诠》、《渊海子平》,至少也认真研究过一、二本,研究命学的时间,至少持续三、五年以上。

对一般性所谓「会看书,不会论命」,这一句老生常谈,只是一句口头禅。

基于,随意翻阅一、二本坊间通俗「命格」解释,当然是不可能会「论命」。我所指的是假设:对《三命通会》第一页至最后一页,都「翻阅」过了,还是「不会论命」,这就会令人想探讨,这问题发生在哪里了。

试观:一般「职业论命」的人士,几乎没有人不曾阅读过《三命通会》,阅读相同的书,怎么会形成「会算」与「不会算」的二种不同结论。

因此,体会到问题不在读过什么「书」,而在于读过些什么「内容」。

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,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建议,也不代表老万赞同其观点。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
相关文章